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749
2023-07-10T22:03:25+08:00
水泥大廠亞泥 (1102-TW) 今 (10) 日宣布,整合產業鏈事業單位,拿到 ISO 4500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認證,且隨著數位化的浪潮,亞泥也積極導入智慧工安,強化職安管理。亞泥也在今日公告 6 月營收 66.71 億元,月減 7.8%、年減 14.2%;第二季 210.78 億元,季增 9.7%、年減 13.9%;上半年營收 4028.7 億元,年減 8.8%。亞泥表示,此次整合產業鏈事業單位,發揮以大帶小功能,協助各廠區和子公司,全面導入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從總公司、花蓮廠、新竹廠、各地儲運站、到子公司南華水泥、亞利預鑄等,全部通過國際驗證。此外,隨著數位化的浪潮,亞泥近年積極導入智慧工安,建置承攬商人員進出管制辨識系統、特定施工區域進出管制系統、以及現場巡查定位檢點系統;平台同時提供人員即時推播功能,進一步強化職安智慧化有效管理。 亞泥從總公司到各廠也依法設置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單位,各單位組成「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由總經理或廠長擔任主委,委員除了有部門主管、外部專家外,還納入 1/3 以上席次的勞工代表,並於每季的董事會上提出改善方案。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721
2023-07-10T20:53:02+08:00
在疫情推升下,帶動台灣的 OTT(Over-the-top media services) 影音市場成長力道強勁,2022 年營收達 18 億美元、年增幅高達 3 倍。展望未來,台灣 OTT 影音市場成長態勢依然看好,預估 2027 年規模將增加至 25 億美元。根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2023 全球與台灣娛樂暨媒體業展望報告》,疫情期間使得訂戶對串流服務的需求大增,帶動 OTT 影音營收持續成長,2022 年 OTT 影音營收達 18 億美元,較 2019 年的 6.27 億美元相比幾乎翻了 3 倍。報告指出,目前收視戶往往有尋求「蒐集」多樣訂閱服務的傾向,預期將推動台灣 OTT 影音營收以 7.1% 的年複合成長率,成長至 2027 年的 25 億美元規模。其中訂閱制隨選視訊 (SVOD) 屆時可望貢獻台灣整體 OTT 影音營收逾 99%,按次付費隨選視訊 (transactional video-on-demand) 的市場比重較小。包括電影、OTT 影音及音樂與廣播三大產業,為未來 5 年台灣年複合成長率最為快速的 E&M(娛樂暨媒體) 產業。其中,電影市場主要受惠於防疫措施陸續鬆綁,帶動觀眾回籠,也讓 2022 年電影票房收入年增 15.8%,來到 1.96 億美元。展望未來五年,預期台灣整體電影票房收入將以 10.6% 的年複合成長率,成長至 2027 年的 3.24 億美元,不過仍略低於疫情爆發前 2019 年的 3.48 億美元。另外,台灣的音樂和廣播市場同樣因新冠疫情趨緩而受益,帶動 2022 年台灣音樂和廣播市場營收年增 14.8%、來到 2.89 億美元。報告指出,防疫措施的鬆綁也為現場實況音樂市場重新注入動能,2022 年台灣整體音樂和廣播市場營收的成長,即有 90% 是來自此類別的貢獻。此外,在現場實況音樂市場復甦的挹注,預估未來五年,台灣的音樂和廣播市場營收可望以 4.9% 的年複合成長率走揚,於 2027 年成長至 3.67 億美元。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720
2023-07-10T20:51:40+08:00
連鎖超商統一超 (2912-TW) 今 (10) 日公布 6 月合併營收 261.76 億元,月減 1.33%,年增 9.29%,改寫單月第三高紀錄,第二季合併營收 775.86 億元,季增 2.8%,年增 9.08%,也創單季新高;累計上半年,統一超合併營收 1530.61 億元,年增 10.28%。統一超說明,台灣 7-ELEVEN 持續穩健展店,且 6 月把握高溫、端午連假、年中購物節等生活商機,並強化鮮食、咖啡、冰飲品和預購等類別開發差異化新品,帶動整體營運穩健向上,其中,會員 6 月交易金額年增超過 10%,持續創同期新高。而因應夏季體感需求,7-ELEVEN 引進消暑冰甜點、涼夏家電等結構商品,帶動相關類別業績成長 10-20%。轉投資事業中,包括菲律賓 7-ELEVEN、悠旅生活 (台灣星巴克)、統一生活 (康是美)、統一速達 (黑貓宅急便) 和上海 7-ELEVEN 等均挹注整體營收成長。統一超表示,為拓展網購版圖,首度整合安心取服務推出業界首創的 OPEN POINT 點數折抵網購取貨付款、擴增點數折抵代收超過 20 項,更聚焦旅遊、點數等海內外平台跨界合作,有效促進會員黏著度、提升活躍率。隨著暑期傳統旺季到來,統一超強調,將把握夏季體感、暑假出遊商機,持續推開發差異化商品,包括霜淇淋、思樂冰、國民便當等話題新品。同時,台灣 7-ELEVEN 甫開出的桃園復興「羅浮門市」,象徵達成全鄉全店全新里程碑,期藉由全台近 6800 間門市和 OPEN POINT 會員生態圈,線上線下串聯全台 368 鄉鎮市區,持續深化 7-ELEVEN 服務。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718
2023-07-10T20:43:56+08:00
連接器及線束廠宏致 (3605-TW) 今 (10) 日公告高階人事異動案,總經理楊宗霖轉任集團研發運營長,新任總經理由黃添富接任,強化新品創新研發、提升公司競爭力。宏致說明,黃添富總於工研院服務 30 年,帶領團隊推動各項重要研究計畫以及參與多項前瞻技術專案,未來將借重在工研院的技術專業知識及管理經驗,同時整合近幾年併購各事業群間之組織與運作,強化綜效顯現。宏致近一步指出,楊宗霖在公司服務近 20 年,於研發、行銷業務及生產製造等領域具備豐富經驗,未來將運用楊宗霖的經驗,整合集團各事業群間技術發展與產品藍圖、深耕研發,專注國際客戶技術及產品發展。宏致強調,透過新的組織架構強化新品創新研發,提升競爭力與營運綜效,爭取更多國內外客戶的肯定與信賴,目標未來逐步成為連接產業 (Connectivity) 的領導品牌。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715
2023-07-10T20:38:44+08:00
貨櫃航商陽明 (2609-TW) 今 (10) 日公布 6 月合併營收為 124.25 億元,月增 7.31%,年減 67.9%,呈現連 2 月上升態勢,陽明指出,此反映歐洲線和美國線運量增加,但尚待旺季到來。累計上半年,陽明合併營收近 720 億元,年減 66.69%。陽明指出,由於供需仍失衡,加上歐洲暑假效應影響,運價持續承壓,美國零售需求雖逐步增溫,主要經濟體經濟前景仍充滿不確定性,尚待旺季到來。不過,陽明提到,美西碼頭勞資談判因代理勞動部長介入調停,繼調薪達成初步共識後,後續需取得雙方批准,而加拿大西岸碼頭因勞資協商破局而展開罷工,對未來港口作業埋下變數。據法國海運諮詢機構 Alphaliner 統計,截至 6 月 19 日,全球貨櫃船閒置占比持續下降至 2.9% (77.4 萬 TEUS),另據丹麥航運諮詢機構 Sea-Intelligence 最新分析,近期東西向歐、美主航線運力投入恢復至疫情前水準,亦即整體航運業運力供給仍持續增加,相對於需求疲弱,短期內航運市場景氣仍屬保守。而就中長期來看,Alphaliner 最新預測,今年海運市場供給成長為 8.4%,需求成長為 1.4%,而明年供給成長為 8.9%,需求為 2.2%,顯示今明兩年將供過於求。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713
2023-07-10T20:34:31+08:00
華航 (2610-TW) 今 (10) 日公告 6 月合併營收達 175.42 億元,月增 21.22%,年增 42.13%,創單月新高,其中,客運收入 122.52 億元,也刷新單月新紀錄,反映運能逐漸恢復,且市場需求轉強;展望後市,華航表示,暑假全航線訂位率皆超過 80%,樂觀看待。華航第二季合併營收為 471.91 億元,季增 10.54%,年增 28.05%,為單季新高,上半年合併營收約 898.83 億元,年增 21.33%,也寫下同期新高。華航說明,6 月客運營收年增躍升 8 倍,其中,東北亞營收呈現大幅成長趨勢,大洋洲旅運人次也顯著增加,是客運收入增長幅度第二大區域,挹注整體客運收入。展望後市,華航正全力布局北美和歐洲長程航網,爭取高收益直飛客源,也積極增班迎接 7-8 月旺季,目前暑假全航線訂位率皆超過 80%,看好下半年客運需求。貨運方面,華航說明,由於 6 月普遍為傳統貨運淡季,且全球經濟景氣仍未見復甦,因此第二季末艙位需求不明顯,惟 6 月整體表現仍優於 2019 年同期。華航認為,下半年預期庫存狀況將逐步去化,貨運需求漸趨穩定,已提前布局消費性電子產品、電子商務、汽車材料、鮮活蔬果等空運主力貨源。華航透過新闢航點搶攻市占,7 月 18 日將開航台北 - 布拉格航線,每周提供 2 個往返班次,8 月 26 日起開航高雄 - 金浦航線,每周 3 班直達首爾市區機場,高雄出發首爾航班將達每周 10 班,9 月 18 日起也將新開台北 - 熊本航線,每周 2 班往返。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699
2023-07-10T20:33:24+08:00
台股開高走低,今天終場收盤小跌 11.41 點收在 16652.8 點。投信認為,台股目前仍在月線之下,短線如果無法回到月線之上,預料指數將呈現盤整震盪格局,挑選標的建議聚焦題材股,以及下半年業績成長股。PGIM 保德信新世紀基金經理人廖炳焜表示,目前指數尚未收復月線,加上市場在等待第 2 季財報數據,如果大盤無法回到月線之上,預料指數將維持整理格局,短線先視能否回升至 6 月初的長紅 K 收盤位置。至於今年以來大漲的 AI 題材,廖炳焜認為,7 月中旬進入財報季前後恐較為震盪,且不排除有獲利了結的可能性,但 AI 需求將在明 (2024) 年呈現快速爆發,加上庫存去化有機會於第 3 季落底,利率政策的影響性也逐漸鈍化,均有助於長期股價表現。廖炳焜提醒,美國擬限制中國企業使用美國公司雲端服務,而中國將於 8 月開始限制鎵及鍺金屬產品出口,目前中國鎵礦產量占全球 9 成以上,鍺礦則占全球 4 成,為全球最大的鍺生產國,短期台廠相關供應鏈多有對應方式與替代管道,然長期的出口管制影響仍需觀察。廖炳焜認為,看好半導體庫存修正後往往能帶動新一波多頭行情,且在生成式 AI 的驅動下,有利於下半年電子業重回成長軌道,目前看好產業仍以 AI 相關為主,其次為儲能相關,傳產則以航運觀光較佳。安聯投信表示,現階段半導體庫存仍在去化中,雖速度較為緩和,但基本面已在景氣循環底部,後續若終端消費有好消息,則有利提升市場信心;至於消費電子需求仍較低迷,後市有待觀察。安聯投信表示,半導體在景氣下行循環的末期,可留意長期結構性佳,但短期因庫存調整造成評價偏低的個股作布局;另外,符合政策趨勢、抗景氣循環的再生能源、儲能與航太軍工也可留意。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716
2023-07-10T20:23:09+08:00
記憶體模組廠十銓科技 (4967-TW) 今(10)日 6 月營收 18.76 億元,月增 66.53%,年增 207.87%,寫歷史次高;受惠 B2B 專案訂單加持,第二季營收 56.55 億元,較上季、去年同期大增 2.6 倍,創單季新高;上半年營收 72.25 億元,年增 120%,寫歷年同期新高。十銓指出,隨著疫情常態化,加上 B2B 專案訂單加持,帶動上半年營收攀歷年新高。十銓表示,AI 熱潮興起,隨著 AMD、NVIDIA 伺服器新平台陸續問市,帶動新一代高速運算需求,雖然目前量能不大,但已開始牽動伺服器 DRAM/Enterprise SSD 需求,看好後續 5G、AI、伺服器對記憶體需求,將著眼 B2B 領域 DDR5/SSD 的技術整合。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700
2023-07-10T19:59:29+08:00
14 家金控 6 月獲利出爐,在股利收入、金融評價回升之下,金控雙雄單月都大賺超過百億元,所有金控中僅兆豐金 (2886-TW) 單月獲利較前月微幅下滑,但累計上半年,兆豐金獲利還是大舉翻倍;而深受虧損所苦的新光金 (2888-TW) 自結 6 月獲利不但轉盈,且創兩年以來新高,不過累計獲利還是獨虧。拉長時間以上半年獲利來看,14 家金控合賺 2064.1 億元,年減幅度縮小至不到一成,預估進入股息入帳高峰,下個月累計獲利有機會轉正成長。其中,中信金上月累計獲利同比還衰退,但本月也加入正成長行列,年增 13.89%。富邦金 (2881-TW) 自結 6 月稅後大賺 173 億元,較上月大增約 136 億元,富邦金說明,主要是本月人壽股利收入大幅增加,國內外股票 (不含基金) 現金股利收入高達近 100 億元入帳,且美金升值使兌換利益增加等影響,同時,北富銀又有金融商品損益變多、證券獲利也擴大等多重利多加持下,讓富邦金單月獲利大躍進。富邦金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 429.23 億元,累計獲利年減率也從前月的衰退 6 成、大舉收斂至衰退 38%,每股稅後 EPS 為 3.18 元。富邦金也奪下單月、上半年稅後純益及 EPS 三冠王。富邦金表示,6 月稅前、稅後淨利均創下歷年單 6 月新高紀錄;子公司富邦人壽 6 月稅後淨利亦創下單 6 月歷史新高;台北富邦銀行 6 月、累計今年前 6 月稅後淨利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富邦證券 6 月、累計今年前 6 月稅後淨利創下歷年同期次高紀錄;富邦產險則自今年 4 月起,已連續 3 個月獲利。國泰金 (2882-TW) 自結 6 月稅後純益 161 億元,月增三倍,上半年稅後純益 329.1 億元,累計獲利的年減幅也從前月的衰退 63%,大舉收斂至衰退約 32.9%,EPS 為 1.98 元,獲利也重新回到金控亞軍。國泰金指出,6 月單月獲利表現強勁,國泰金控及旗下子公司國泰人壽、國泰世華銀行、國泰證券及國泰投信 6 月獲利皆創同期新高;今年以來各子公司核心業務動能穩健,國泰世華銀行累計稅後純益續創歷史新高,國泰證券及國泰投信累計稅後亦創歷史次高紀錄。截至 6 月底,國壽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累計餘額仍逾 420 億元,將有利於吸收匯率波動,並提供外匯避險彈性。在資本方面,6 月國壽淨值比逾 7.5%,RBC 亦遠高於法令要求,資本維持穩健,清償能力無虞。中信金 (2891-TW) 自結 6 月單月稅後獲利大賺 90.38 億元,使得累計獲利同比由負轉正,上半年合併稅後純益 288.13 億元,年成長 13.89%,每股稅後 EPS 為 1.48 元。中信金表示,6 月份稅後獲利穩健成長,其中,子公司中國信託銀行因存放款業務動能持續成長,淨利息收入增加;加上 6 月份市場投資環境佳,帶動財富管理手續費動能,單月稅後獲利 38.14 億元;另一方面,子公司台灣人壽保險公司 6 月份除股利收入外,加上台股持續上漲及股票處分挹注,單月稅後獲利達 49.52 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除了存放款基盤成長及利差擴大外,另因財富管理業績回溫及信用卡消費金額增加,銀行稅後獲利成長 29%;保險業務受到去年初處分利得基期較高及今年度避險成本上升影響,獲利較去年同期衰退。兆豐金 (2886-TW) 自結 6 月稅後純益 23.76 億元,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達 187.67 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 135%,每股稅後純益 (EPS) 為 1.35 元。兆豐金核心子公司兆豐銀受惠 SWAP 操作收益與財務投資評價上升、股息入帳等利多加持,6 月單月獲利維持 30 億元的亮麗表現,但是另一子公司兆豐產險 6 月再度增提理賠損失約 11 億餘元,使得兆豐金 6 月單月獲利,較前月小幅下滑。元大金 (2885-TW) 自結 6 月稅後純益 48.85 億元,創單月歷史新高,較前月大躍進近一倍,上半年稅純益達 149.7 億元,年增近三成,累計 EPS 為 1.2 元。主要靠元大證券、元大銀行雙引擎加持,在台股日均量增加下,元大證券 6 月單月稅後純益 20.9 億元,上半年稅後純益 71.38 億元;元大銀行則因匯兌利益,加上股利收入,單月稅後純益 16.4 億元,與金控同創歷史單月新高紀錄,年增 84.3%,上半年稅後純益 52.46 億元。第一金 (2892-TW) 自結 6 月單月稅後獲利 24.64 億元,月增 16.56%,相較於去年同月成長 20.36%,累計前 6 月稅後純益 131.58 億元,年增 28.55%,每股稅後純益正好站上 1 元大關。永豐金 (2890-TW) 自結 6 月單月稅後純益 23.10 億元,累計今年上半年已突破百億元大關、達 100.69 億元,年增 22.4%,累計 EPS 為 0.85 元。其中主要子公司永豐銀行 6 月稅後純益 16.98 億元,累計 1-6 月稅後純益 82.44 億元;永豐金證券受惠今年股市回溫,6 月稅後純益 4.75 億元,月增 124.05%,累計 1-6 月稅後純益 17.29 億元。華南金 (2880-TW) 自結 6 月合併稅後純益為 22.83 億元;受惠股債評價回升,累計合併稅後純益也突破百億元大關、達 105.12 億元,年增幅度達 31.6%,每股稅後純益為 0.77 元,每股淨值為 14.01 元。玉山金 (2884-TW) 自結 6 月單月稅後純益 17.2 億元,累計稅後純益 105.5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48.72%,創歷年同期最高紀錄,EPS 為 0.72 元。主要子公司玉山銀行累計稅後純益 95.2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50.83%,貢獻最大;玉山證券 6.1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8.44%;玉山創投 6.0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52.11%,成長幅度也相當亮眼。合庫金 (5880-TW) 自結 6 月稅後純益 21.63 億元,在銀行股利入帳超過 10 億元挹注下,獲利月增 58.07%、年增 11.28%;今年上半年累計稅後純益 98.18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5.03%,每股稅後純益為 0.68 元。台新金 (2887-TW) 自結 6 月稅後純益 15.1 億元,上半年累計稅後純益 88.9 億元,年增 99%,累計每股稅後 EPS 為 0.66 元。其中核心子公司台新銀行 6 月稅後純益 10.6 億元,累積稅後純益為 79.5 億元,由於核心業務獲利動能持續穩健,累積稅後純益年成長 31%。資產品質維持穩健,截至 6 月底逾放比為 0.12%,備抵呆帳覆蓋率為 1088.35%。台新證券 6 月稅後純益 2.5 億元,較上月成長,主要是證券市場指數上漲且公司營業證券操作績效提升,致經紀手續費收入及營業證券處分利益上升;累計前 6 個月稅後純益 8.7 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今年證券市場指數上漲及公司營業證券操作績效提升,使公司營業證券處分及評價利益上升。台新人壽 6 月稅後純益 3.3 億元,因 6 月台幣貶值致兌換利益增加,以及股利收入增加所帶動;不過累計稅後純益 2.7 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主要是因去年同期有投資資產配置調整實現處分利益。開發金 (2883-TW) 自結 6 月單月稅後盈餘暴衝至 51.19 億元,子公司中國人壽因股息入帳,獲利大爆發,單月就貢獻 42.86 億元,帶動開發金控上半年累計稅後獲利達 101 億元,不但突破百億元大關,累計獲利的年減幅度也從前月的衰退超過 56%,大舉收斂到同比只有衰退 25%,每股純益 0.6 元。開發金子公司凱基證券受惠於台股量增價揚,旗下經紀、自營等業務皆有獲利貢獻,6 月份稅後獲利為 8.25 億,今年上半年累計稅後獲利為 36.94 億,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率逾七成;中華開發資本受惠於投資部位評價增長,6 月份稅後獲利為 5.25 億,今年上半年累計稅後獲利達 15.9 億元。國票金 (2889-TW) 自結 6 月稅後純益 2.63 億元,年增幅高達 2091.7%,主要是主因國票創投去年 6 月虧損約 1.6 億元,而今年 6 月賺約 0.5 億元,一來一回之下,單月獲利呈現大躍進;累計稅後純益 11.24 億元,年增達 40.6%,每股稅後純益 0.33 元,至 6 月底每股淨值 11.21 元。新光金 (2888-TW) 自結 6 月稅後純益 32.16 億元,不但轉盈,且創 2021 年 6 月、逾兩年以來單月新高,也讓上半年累計稅後淨損縮至 61.95 億元,累計每股稅後虧損 0.4 元。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698
2023-07-10T19:58:30+08:00
晶圓代工廠聯電 (2303-TW)(UMC-US) 今 (10) 日宣布,完成聯芯股權回購計畫,投資額共人民幣 48.58 億元,將聯芯納為 100% 持股子公司。聯芯為聯電與廈門市政府及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合資成立的 12 吋廠,聯電以人民幣 41.16 億元間接向廈門金圓產業發展公司取得其所有聯芯持股,另由子公司和艦以人民幣 7.42 億元,向福建省電子信息產業創業投資合作企業,取得其所有聯芯持股。聯電當初與投資方簽約時,即約定聯芯成立 7 年後,將納為獨資子公司,此次回購從去年 7 月開始進行,原計畫分三次在連續 3 年內完成交易,但因執行計畫調整,日前公告將改為全數一次完成。聯芯設立於 2014 年,於 2016 年量產,是中國華南地區首座 12 吋晶圓廠,將其納為獨資子公司後,將有助強化多元製造基地布局,提供客戶多元的選擇,並貢獻集團獲利表現。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697
2023-07-10T19:55:16+08:00
長榮航 (2618-TW) 今 (10) 日公布 6 月合併營收創單月新高,衝上 176.36 億元,月增 11.89%,年增 59.38%,主要是因客運營收創新高,而第二季合併營收達 486.09 億元,季增 9.42%,年增 45.84%,同創新高紀錄。累計上半年長榮航合併營收達 930.35 億元,年增 46.69%。長榮航說明,6 月客運營收達 127 億元,月增 16.94%,年增 985.39%,反映客運市場需求強勁帶動票價提升,歐美長程航線平均載客率持續超過 90%,尤其越太平洋和歐亞兩大航網主軸佈局完整,發揮航網綜效,轉機旅客也穩定成長,帶動東南亞和港澳航線載客率皆達到 80% 以上,台灣出發至東北亞訂位率則回復至疫情前水準。長榮航強調,整體客運市場價量齊揚,帶來大量營收挹注。貨運方面,長榮航則說明,空運受國際經濟景氣下行影響,終端需求疲弱,惟價量較去年同期下滑的趨勢已放緩,且仍優於疫情前水準。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670
2023-07-10T19:55:10+08:00
鴻海 (2317-TW) 今 (10) 日針對印度半導體布局發出最新聲明,表示將不再參與跟印度跨國礦業集團 Vedanta 集團的合作,但仍會持續推動印度政府的「印度製造」願景,在當地建立更多元的合作夥伴關係。鴻海表示,過去一年多來,與 Vedanta 攜手致力於將共同的半導體理念在印度實現,是一段成果豐碩的合作經驗,也為雙方各自下一步奠定堅實的基礎。為探索更多元的發展機會,根據雙方協議,後續將不再參與雙方的合資公司運作。至於鴻海與 Vedanta 的合資公司,未來將完全改由 Vedanta 100% 持有,鴻海表示,與該合資法人已無關連,已正式通知 Vedanta,移除合資公司中鴻海名稱,以避免對未來雙方各自的利益相關者造成混淆。鴻海強調,繼續大力支持印度政府的「印度製造」願景,在當地建立更多元且符合利益關係人需求的合作夥伴關係,對於印度半導體發展方向也依舊充滿信心。鴻海去年 2 月與 Vedanta 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立合資公司布局印度製造半導體,並在同年 9 月與印度古吉拉特邦 (Gujarat) 簽署合作備忘錄 (MOU),投資 200 億美元在當地設立晶片和面板工廠。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655
2023-07-10T19:54:32+08:00
台光電 (2383-TW) 因應客戶端需求的可能移轉,新投資鎖定東南亞的新廠敲定在馬來西亞的檳城,新規劃占地 14 英畝,投資金額 4000 萬美元 (約新台幣 12.4 億元),首期產能開每月 45 萬張,將在 2025 年年初量產,專業 CCL 廠聯茂 (6213-TW)、台燿 (6274-TW) 南向設廠全數敲定。同時,依台光電的規劃,馬來西亞新廠第二期還要繼續建立每月 45 萬張 CCL 的產能,兩期全部投產將可開出每月 90 萬張 CCL 的產能。這也是台光電在亞洲地區的首度跨出兩岸設立生產據點。台光電現有廠區擴張部分,持續擴充中國大陸湖北黃石廠、昆山廠整體擴充完成後,集團月產能將達 415 萬張。台光電的江蘇昆山廠將再增加 45 萬張月產能,新產能預計今年中開出 ,屆時,台光電兩岸總產能將擴張到 460 萬張。同時,台光電也特別強調在美國境內也具備 CCL 產能。此次台光電敲定赴馬來西亞 4000 萬美元設廠案,將在本季動工,也是首度在美中台之外設廠。目前,專業 CCL 廠台光電、聯茂、台燿都已確立南向投資的目標,其中以聯茂的進度最快,聯茂將投資逾 15 億元在泰國投資設立 CCL 廠,聯茂董事長陳進財說,聯茂泰國廠已進入設計階段,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動工,2024 年下半年開出新產能。目前,在台光電的客戶端包括華通 (2313-TW)、欣興 (3037-TW) 、金像電 (2368-TW) 陸續敲定赴泰國的投資案,而志超 (8213-TW)、健鼎 (3044-TW) 則確定赴越南設廠;其中,健鼎以象徵性的 1 美元價格購併越南同奈省日系 PCB 廠,並已完成股權移轉,預計在改善製程後投入包括伺服器板等產品的生產,這也是 PCB 月產能達千萬平方呎的健鼎首度跨出兩岸布局。台光電在馬來西亞的新產能開出後,也確定能支援越南及泰國的 PCB 廠需求。至於台商在馬來西亞的 PCB 廠,目前華新先進集團的精成科 (6191-TW),目前在馬來西亞擁有 PCB 及 PCBA 產能,並以汽車客戶的增加速度最快,精成已在加速投資在馬來西亞投資擴充 PCBA 廠增加 4 條生產綫及興建設計產能月 100 萬呎的 PCB 廠,2024 年下半年將開出先期的 30 萬呎新產能,主要也是應包括客戶的東南亞地區供貨需求。法人估,精成科在馬來西亞投資 PCB 及 PCBA 新產能,投資金額也近 20 億元。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657
2023-07-10T19:43:13+08:00
台灣大 (3045-TW) 今 (10) 日公告自結數,在 5G、電商、家用寬頻三大成長引擎帶動下,6 月 EBITDA 突破 30 億元大關、創歷史新高,每股純益 0.39 元;上半年每股賺 2.04 元。台灣大 6 月營收 150.8 億元,月增 2%、年增 5%;EBITDA 31 億元,月增 5.1%、年增 4.8%;稅後純益 11.1 億元,月增 14.4%、年增 3.3%,每股純益 0.39 元。公司說明,6 月份行動服務營收創 4 年新高,年增 6.3%、智慧型月租用戶 ARPU 為 5G 開台以來新高,年成長 3.5%,另外在獨門方案持續強化用戶黏著度下,攜碼流出用戶數也創新低。台灣大第二季營收 435.5 億元,季增 1.2%、年增 5.3%;EBITDA 89.1 億元,季增 2.6%、年增 1.5%;稅後純益 30.3 億元,季增 11.8%、年增 1.3%,每股純益 1.08 元。上半年營運方面,營收來到 865.6 億元,年增 7%;EBITDA 175.9 億元,年增 2%;稅後純益 57.5 億元,年增 0.6%,每股純益 2.04 元。財務長兼發言人張家麒表示,《機構投資人》雜誌 「2023 年度亞洲最佳管理團隊」 評選中,台灣大很榮幸在總體亞洲區電信業中稱冠,為台灣電信業唯一入榜者。除了贏得「最受尊崇企業」地位,總經理林之晨、財務長張家麒分別獲得「最佳執行長」、「最佳財務長」第一;重要指標如「最佳投資人關係」、「最佳投資人關係團隊」、「最佳 ESG」、「最佳董事會」亦均排名首位。亞洲不含中國公司的次榜單評比中,台灣大除了蟬聯電信業冠軍,更榮獲全數指標第一名的肯定,首次取得「全明星」地位,為區域電信業唯一。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671
2023-07-10T19:42:51+08:00
重電廠華城 (1519-TW) 今(10)日公告 6 月營收 14.03 億元,受惠認列較多公營與外銷訂單挹注,營收月增 1.28 倍,年增 50.15%,改寫歷年第三高;第二季營收 31.02 億元,季增 1.01 倍,年增 51.72%,創新高;上半年營收 46.43 億元,年增 34.96%,寫歷年同期新高。華城 4、5 月累計稅後純益達 2.8 億元,每股純益 1.07 元,已超越第一季表現,法人看好,隨著 6 月營收暴衝,華城第二季 EPS 可望優於去年第四季的 1.83 元。華城今年三大成長動能包括強韌電網計畫、綠能產業及外銷事業,華城表示,儲能電池芯、開關、變壓器設備市場需求相當火熱,接單情況明朗,部分訂單能見度看到 3 年,營運正逢 10 至 15 年來難得的景氣榮景。華城目前訂單能見度超過 3 年,目前在手訂單規模超過 100 億元,今年營收可望衝破百億元、再創新高。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656
2023-07-10T19:36:35+08:00
台灣鴻海集團 (2317-TW) 周一 (10 日) 表示,已退出與印度金屬石油集團韋丹塔 (Vedanta) 價值 195 億美元的合資企業,這對印度總理莫迪 (Narendra Modi) 的晶片製造政策是一大打擊。鴻海沒有說明為何做出這一決定。該公司去年與韋丹塔簽署協議,在莫迪的家鄉 Gujarat 邦建立半導體和顯示器生產工廠。公司發表聲明表示:「鴻海已決定不再推動與韋丹塔的合資企業。鴻海將從韋丹塔現在的全資實體中刪除鴻海名稱。」莫迪將晶片製造作為印度經濟戰略的最重要的核心,以追求電子製造的「新時代」。而鴻海此舉對他首次吸引外國投資人在當地製造晶片的雄心造成了打擊。《路透》之前曾報導,莫迪的計畫遇到麻煩,韋丹塔與鴻海的合作案進展緩慢,因為它們與歐洲晶片製造商意法半導體作為合作夥伴的談判陷入僵局。合資企業已獲得意法半導體的技術授權,但印度政府明確表示希望這家歐洲公司有更多的「利益參與」,例如在合作夥伴關係中持股。但消息人士表示,意法半導體對此並不熱衷。談判仍處於懸而未決的狀態。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654
2023-07-10T19:22:34+08:00
電信三雄陸續公告自結數,中華電 (2412-TW) 拿下獲利三冠王寶座,6 月每股純益 0.43 元,贏過台灣大 (3045-TW) 的 0.39 元、遠傳 (4904-TW)0.3 元;中華電第二季每股賺 1.28 元、上半年 2.52 元同樣持續稱霸,其中上半年獲利更創近 6 年新高。電信三雄每股純益自結數 (單位: 元) 資料來源: 各電信商 / 製表: 鉅亨網記者沈筱禎中華電 6 月營收 186.5 億元,月增 5.2%、年增 7.3%;EBITDA 73.8 億元,月增 1.4%、年減 0.4%;稅後純益 33.6 億元,月增 3.7%、年減 0.5%,每股純益 0.43 元。公司說明,6 月份新興業務與電信核心業務皆展現強勁成長動能,其中新興企客業務部分,IDC、雲端因機房建置專案入帳,年成長率有 40% 以上;整合專標案因數位化服務專案營收挹注,營收成長超過 30%,加上資安業務營收有雙位數成長,使整體 ICT 營收年增率達雙位數增長。另外在銷貨部分,因供應鏈議題獲得紓解,加上促銷方案迭有成效,使得 iPhone 銷量成長,子公司銷貨收入亦增加,帶動整體銷貨收入強勁增長,年成長率達雙位數增長。電信核心業務方面,行動業務持續延續成長趨勢。5G 用戶數與整體 090 門號數增加,加上國際漫遊營收跳躍式成長,帶動行動服務營收年增 5.6%,連續 27 個月成長。第二季營收 534.6 億元,季減 1.4%、年增 2%;EBITDA 221.9 億元,季增 0.6%、年增 1%;稅後純益 99.3 億元,季增 3%、年增 2.9%,每股純益 1.28 億元。上半年營收 1076.7 億元,季減 1.4%、年增 3.8%;EBITDA 442.5 億元,年增 2.2%;稅後純益 195.8 億元,年增 4.6%,每股純益 2.52 元。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614
2023-07-10T18:59:12+08:00
遠傳 (4904-TW) 受惠用戶升級 5G 帶動行動服務營收成長、漫遊服務需求增溫,以及業外收益同步挹注下,6 月營收獲利都較去年成長,每股純益 0.3 元;上半年每股賺 1.69 元,超越財測、達成率 113.4%。遠傳 6 月營收 72.14 億元,月減 1.6%、年增 5.1%;EBITDA 26.78 億元,月增 2.6%、年增 3.7%;稅後純益 9.74 億元,月增 9.3%、年增 22.4%,每股純益 0.3 元。第二季營收 217 億元,季減 2.7%、年增 4.7%;EBITDA 79.1 億元,季減 0.4%、年增 3.5%;稅後純益 27.67 億元,季增 0.5%、年增 19.7%,每股純益 0.85 元。上半年營收 440.04 億元,年增 3.2%;EBITDA 158.55 億元,年增 4.2%;稅後純益 55.2 億元,年增 19%,每股純益 1.69 元。回顧營運表現,遠傳近年大力塑造敏捷團隊文化,提升團隊自主研發能力,順利推動大型 IT 團隊進行敏捷 / DevOps 轉型,打造第二成長曲線,並於「2023 敏捷高峰會 (Agile Summit)」,藉由敏捷轉型實戰經驗的分享,助力更多企業組織踏出敏捷轉型的第一步。此外,遠傳持續以核心技術,協助縣市政府導入新科技,與花蓮縣政府、台灣微軟攜手推動生成式 AI,應用於文書作業、教育文化、智慧觀光、智慧交通等多元場景,可大幅提升行政效率、促進在地產業轉型,實現 AI 治理。遠傳持續積極推動 5G 遠距診療服務,縮短城鄉數位和醫療資源差距,自 2020 年 7 月以來已導入 12 縣市、35 鄉鎮,今年底前還將陸續導入花蓮 (已上線)、馬祖、宜蘭和澎湖,共計達 14 縣市、48 鄉鎮,提升偏鄉離島地區醫療量能。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467
2023-07-10T18:43:29+08:00
中鋼 (2002-TW) 今 (10) 日公告 6 月營收 302.16 億元,月減 7.7%、年減 32.5%,中鋼指出,預計 7 月出貨量持平 6 月或略增,8 月在國際行情走揚下,預計需求將開始好轉,第四季會更為樂觀。中鋼第二季營收 953.57 億元,季增 4.4%、年減 28.6%;上半年營收 1867.02 億元,年減 25%。中鋼表示,6 月鋼品出貨 86 萬噸,較 5 月 93 萬噸下滑,預估 7 月可能持平 6 月或略增,整體來看,預計 6、7 月將是底部,8 月起在國際行情反彈帶動下,需求將同步轉佳。季度來看,中鋼說明,第二季出貨 279 萬噸,較首季 277 萬噸略增,第三季出貨量目較難預估,要逐月檢討,但預計第四季在鋼市好轉、進入傳統旺季下,狀況會較為樂觀。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466
2023-07-10T18:43:05+08:00
智冠 (5478-TW) 今 (10) 公布 6 月營收 5.43 億元,通路行銷需求增溫帶動,月增 8%、年增 14.8%,第二季營收 15.71 億元,季減 5.6%、年增 8.3%,上半年營收 32.25 億元,年增 10.4%。智冠表示,中華網龍《黃易群俠傳 M》即將舉行三週年慶活動,《吞食天地 多元宇宙》將加入全新巴豆妖武將等內容,而《飄流幻境 Online》、《女神 Online》等多款遊戲也陸續推出夏日限定副本與虛寶禮盒。遊戲新幹線旗下《純白和弦》現正開放與 VTuber「杏仁ミル」第二波聯動主題活動,並同步開放全新伺服器,吸引更多新玩家加入。《指劍江湖》近日改版推出全新門派、秘境副本,《完美世界 2 Online》也會帶來多個副本挑戰和全職業技能升級等內容,持續為玩家帶來更豐富的遊戲體驗。迎接暑假檔期,MyCard 數位點數持續推出會員超值回饋活動,聯手上百款人氣遊戲,儲值達指定金額除了可以抽最高 MyCard 5 萬點數。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469
2023-07-10T18:40:46+08:00
外資同步從股匯市提款走人,加上投信美元買盤出籠,新台幣兌美元今 (10) 日貶值 5.5 分收在 31.385 元,連續 4 個交易日收黑,台北及元太外匯市場交易量合計共 14.4 億美元。台灣股匯市今天同步開高走低,新台幣早盤隨台股走揚帶動匯率升破 31.3 元,匯價升至 31.295 元,但隨著台股漲勢收斂、翻黑下挫,使得新台幣由升轉貶,盤中一度貶至 31.394 元,逼近 31.4 元。外匯交易員表示,外資今天不只賣超台股 141 億元,在匯市也偏向匯出,且投信積極布局美元,拖累新台幣繼續貶值,已是連續 4 個交易日走貶,單日貶值 0.18%,成為最弱亞幣。在進出口商部分,出口商趁著新台幣匯率貶到 31.36 元時進場拋匯,讓新台幣匯價稍微收斂,但午盤過後出口商拋匯力道轉弱,讓新台幣再度貶值,終場貶值 5.5 分,收在 31.385 元。外匯交易員說,進入股利發放高峰期,在股市轉弱的情況下,外資很可能領完股息後匯出,研判新台幣將難逃貶勢,短線可能朝 31.5 元叩關。根據中央銀行統計資料,美元指數下跌 0.74%,主要亞幣中新台幣貶值 0.18%、韓元貶值 0.11%、日元強彈 0.7%、人民幣升值 0.02%。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464
2023-07-10T18:25:24+08:00
電子代工大廠今 (10) 日陸續公布營收,仁寶 6 月營收寫今年單月新高紀錄,廣達則寫單月次高,不過,和碩遇 iPhone 新舊機種交替空窗期,營收雙減 。廣達 (2382-TW)廣達 6 月營收 901.7 億元,月增 17.1%、年減 27.15%,第二季營收 2450.29 億元,季減 7.95%、年減 9.41%,上半年營收 5112.1 億元,年減 10.6%。出貨方面,廣達 6 月迎季底效應,筆電出貨 510 萬台,月增 21.42%、年減 1.92%,第二季筆電出貨 1260 萬台,季增 16.66%、年增 1.61%。和碩 (4938-TW)和碩 6 月營收 826.72 億元,月減 8.77%、年減 28.07%,第二季營收 2807.08 億元,季減 11.77%、年減 1.04%,上半年營收 5988.44 億元,年減 1.35%。出貨方面,和碩 6 月 NB 出貨量達 80-85 萬台,優於 5 月的表現,第二季筆電出貨量達 200-210 萬台,季增約 24%。仁寶 (2324-TW)仁寶 6 月營收 816.2 億元,月減 1.9%、年減 33.3%,第二季營收 2438.7 億元,季增 16.4%、年減 8.19%,上半年營收 4533.29 億元,年減 15.03%。出貨方面,6 月筆電出貨 330 萬台,月增 10%、年減 32.6%,第二季出貨量 870 萬台,季增 14.47%、年減 16.34%,6 月出貨主要受惠季底效應,預計 7 月出貨將小幅回檔,維持全年 PC 整體出貨年減 1 成。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430
2023-07-10T18:23:16+08:00
汽車零組件大廠東陽 (1319-TW) 副董事長吳永茂今 (10) 日罕露面指出,下半年有望較上半年更好,今年營收獲利一定比去年好,主要因 AM 出貨「交不及」,而 OEM 布局也看好中國新能源車是未來的成長動能,至 2025 年營收比重有望從目前的 5-10% 衝上 25-30%。東陽認為,由於北美汽車保有度高,里程數也提升,AM 需求前景樂觀,市場有長期商機,接單已回到疫情前水準。東陽總裁吳永祥強調,目前東陽 AM 提供有 25000 種產品品項,可滿足客戶成單成櫃、一次購足的需求,全球主要客戶達 2300 個,可供應市面上約 70% 的車種所需,且車齡 15 年甚至 20 年的車款,只要有需求就會提供。吳永祥進一步提到,每年投資 15-18 億元開發新產品,積極認證熱銷產品,建構高門檻,競爭者難以進入。目前東陽在美國 AM 市場的滲透率 20%,隨著車險公司推動擴大使用 AM 碰撞零件,加上 AM 價格成本較 OES 低,預估 2030 年滲透率將達 28%。另一方面,吳永茂說明,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也是車市發展的趨勢,中汽協預估今年總市場規模可達 900 萬台,年增 35%,市占 32%,東陽在中國電動車布局的績效,預計第四季顯現,檢驗測試中。吳永茂不諱言,中國電動車市處在戰國時代,很難去預測,「至少幾千家」,料中國政府總有一天會大整頓,更認為,戰到最後仍將是傳統車廠為主流,不過,電動車輕量化後塑膠製品越來越多,對東陽是一個很重要的成長方向。在中國的 OEM 市場,中國轉投資一汽富維東陽新設三座廠,包括上海、安徽合肥、長春綠色製造基地,主要供應歐美系新能源車,其中,上海廠供應美系電動車已試量產,安徽廠供應大眾預計 11 月量產、長春廠供應一汽奧迪預計明年底量產,年產能分別為 140 萬、100 萬和 110 萬台套。隨著新廠房陸續投入,東陽估 2025 年電動車營收占比有望從 5-10% 成長至 25-30%。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392
2023-07-10T18:06:47+08:00
PC 品牌廠華碩 (2357-TW) 今 (10) 日公布 6 月營收 480.8 億元,月增 32.4%、年減 13.28%,第二季營收 1157 億元,季增 3.86%、年減 8.84%,上半年營收 2271 億元,年減 14.41%。隨著通路重啟拉貨,帶動華碩 6 月營收月增逾 3 成,展望後市,公司表示,目標下半年營運重回正軌,營收、獲利重返年成長。華碩庫存去化進度優於預期,本季有機會轉虧為盈,董事長施崇棠先前表示,今年全球經濟難以預測,充滿變數及挑戰,但華碩目標設定於下半年營運重回正軌。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285
2023-07-10T17:59:33+08:00
特殊學名藥廠美時 (1795-TW) 受惠亞洲市場業務持續擴大,第二季營收 44.42 億元、上半年營收 89.66 億元,年增 47.66%,雙創同期新高。美時 6 月營收 11.03 億元,月減 16.53%、年增 5.99%;第二季營收 44.42 億元,季減 1.8%、年增 52.65%。公司說明,今年上半年亞洲市場業務持續擴大,其中台灣市場在肺癌領域、藥局業務和骨質疏鬆領域藥品業績增長,帶動營收從 6.13 億元翻倍成長至 12 億元。另外,韓國業務在體重管理領域的穩健需求,上半年營收年增約 7%;亞洲其他地區在泰國和越南順利推出產品,營收成長 23%。而亞洲以外的全球外銷業務,年成長率達到 86%,主要貢獻來自於全球市場對血癌用藥 Lenalidomide 的強勁需求。從營收占比來看,南韓占 32%、台灣占 13%、亞洲地區則佔 4%。外銷出口占整體營收約 5 成。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272
2023-07-10T17:55:18+08:00
台股今 (10) 日續跌,終場指數收黑下跌 11.4 點,以 16652.8 點作收,成交值 2667.67 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賣超 144.16 億元,其中外資賣超 141.6 億元,賣超超過萬張的個股包括開發金 (2883-TW)、台泥 (1101-TW)、聯電 (2303-TW) 及英業達 (2356-TW)。今天集中市場外資賣超 141.6 億元,投信買超 12.18 億元,自營商賣超 14.74 億元,在期貨市場方面,外資今天成交淨口數爲 2483 口,未平倉合約爲多單 2219 口。今天集中市場外資買超較多的個股爲,大亞、中工、友達、長榮航、宏碁、華邦電、強茂、台耀、建準、群創;今天集中市場外資賣超較多的個股爲開發金、台泥、聯電、英業達、鴻海、中信金、玉山金、長榮、瑞軒、康舒、力積電。今天集中市場投信買超較多的個股爲,啟碁、遠東銀、英業達、智易、台泥、光寶科、達興材料、華泰、遠東新、華孚;今天集中市場投信賣超較多的個股爲,長榮航、聯電、建準、中信金、緯創、雲品、美時、欣興、遠傳、上海商銀。今天集中市場自營商買超較多的個股爲,緯創、啟碁、健鼎、聯詠、大亞、技嘉、亞力、遠東銀、東元、太極;今天集中市場自營商賣超較多的個股爲,陽明、長榮、華航、聯電、康舒、中鋼、,台積電、鴻海、中華電、達運。證券分析師黃漢成指出,台股上檔壓力仍大,但觀察盤中外資賣壓已有減少跡象,類股輪動將爲近期市場主軸。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271
2023-07-10T17:54:22+08:00
台達電 (2308-TW) 今 (10) 日公佈 6 月營收 348.25 億元,月增 1.8%、年增 8.3%,第二季營收 1005.5 億元,季增 8.3%、年增 11.7%,上半年營收 1934.1 億元,年增 12.1%,月、季、上半年皆寫下同期新高。台達電 6 月三大業務營收比重中,電源及零組件占比 64%,基礎設施占 22%,自動化占 14%。第二季營收雙增表現也符合先前公司預期。生成式 AI 趨勢也掀起未來相關電源應用的討論,公司表示,急單不斷湧入,工程師人力吃緊,預期新案子持續發酵到明年。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429
2023-07-10T17:53:41+08:00
DRAM 廠南亞科 (2408-TW) 今(10)日召開法說,總經理李培瑛指出,第三季 DRAM 產品價格有漲有跌,整體價格跌幅收斂、銷售量微幅增加,產業需求已於第二季築底,下半年有機會逐步改善,預期第四季供需可望恢復平穩。李培瑛指出,去年第二季起 DRAM 需求逐季下滑,今年第二季開始築底,景氣也已接近觸底,預期下半年需求有機會逐步改善,但仍須觀察中國內需市場、美國雲端市場及全球景氣復甦力道。李培瑛表示,第二季部分 DRAM 供應商庫存已開始去化,各家廠商都已調控產能與資本支出,下半年仍需觀察 DDR4 庫存去化、DDR5 成長及整體需求復甦,第四季有機會恢復供需平衡。就價格方面,李培瑛表示,第三季部分 DRAM 產品價格小幅漲價,包括消費性、高階 AI 用等產品,部分則恐持續微幅下跌,整體平均產品售價估將小幅下跌,加上將提列部分打銷存貨及減產損失,毛利率要轉正還有壓力。至於中國對鎵、鍺實施出口管制,李培瑛表示,南亞科使用小量的鍺,原料不在管制的名單內,且有替代來源,營運生產不會受到影響。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246
2023-07-10T17:32:13+08:00
IC 設計大廠聯發科 (2454-TW) 今 (10) 日公告 6 月營收 382.19 億元,月增 21.07%,年減 25.1%,第二季合併營收 981.35 億元,季增 2.6%,年減 36.99%,累計上半年營收 1937.87 億元,年減 35.07%;受手機產業景氣持續低迷影響,聯發科第二季營收較上季略增,較去年同期仍有 37% 的年減幅。聯發科原預期,以美金對新台幣匯率 1 比 30.3 計算,第二季營收約 918-995 億元,實際結果達 981.35 億元,達財測上緣。業界坦言,由於現階段手機產業仍未有回溫跡象,儘管通路端庫存水位已有下降,但受整體大環境影響,客戶拉貨意願也偏低,整體市況仍嚴峻,恐干擾聯發科第三季回溫幅度。外資也認為,現階段中國安卓手機市場銷售仍疲軟,加上海外新興市場尚未回溫以及中國自製晶片等情況,都將壓縮聯發科未來潛在市場規模,因此仍中立看待。
新聞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246232
2023-07-10T17:22:31+08:00
聯強 (2347-TW) 今 (10) 日公告 6 月營收 377.48 億元,登今年最高,連 3 個月走揚;不過消費市場復甦不如預期,第二季營收 945.7 億元、上半年 1834.22 億元,均較去年同期衰退。聯強 6 月營收 377.48 億元,月增 29.69%、年減 9.6%;第二季營收 945.7 億元,季增 6.7%、年減 8.5%;上半年營收 1834.22 億元,年減 10.18%。公司說明,第二季資訊消費業務因市場需求持續疲軟、消費信心不足,較去年同期衰退 18%。其中消費型筆電 / 桌機、儲存裝置、電腦組件、周邊 / 耗材等各類產品均來到近五年新低。另外,電競 / 遊戲因需求略有回升,第二季業績季增 3%、小幅年減 8%;而智慧裝置因新客戶開發有成,第二季業績季增 12%、年增 7%,為連續兩季創同期新高。通訊業務因手機需求未見起色,業績年減 6%。商用加值業務方面,第二季業績季增 5%、年減 4%,但仍達到同期次高,營收貢獻持續站穩在三成以上。商用業務下滑主要是受到商務型筆電 / 桌機大幅衰退影響;其餘伺服器、儲存系統、雲端服務、AIoT 解決方案等各類加值產品,則均達到 20%-30% 的年增幅,繼續改寫同期新高紀錄。半導體業務部份,第二季營收持續站穩 300 億元以上水準,季增更達 8%、僅較去年微幅下滑 3%。聯強積極推動的營運服務平台,針對客戶需求發展出不同業務模式,解決客戶營運痛點,不但提高合作黏著度,同時持續吸引新客戶加入,帶動業績表現優於同業。展望未來,聯強認為,雖然市場情勢變化難測,但公司將持續優化經營體質,精簡運作,敏捷的因應市場變動,下半年的營運表現,可望維持原先的預期,逐季走升。